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不停地嘮叨:
“慢些,慢些!”
“小心,火太大了!”
“快鏟起來,把魚翻過來!”
“油放得太多了!”
“把豆腐整平一下!”
“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實在受不了了,便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p>
夫妻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摩檫和誤解的時候,如果雙方都能夠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情緒狀態(tài),那么夫妻之間也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了。
實際上,不僅夫妻之間如此,人與人之間所有的矛盾,多半是因為“自以為是”、以我為中心造成的。
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錯誤的結論,往往是只顧及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而未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換位思考的結果。
化解矛盾也不難,只要你愿意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學會體諒他人就行了。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由于長期習慣于從自己的角色出發(fā)去看待別人的行為,就使認識帶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比如,顧客認為營業(yè)員都不盡責,營業(yè)員卻認為顧客在找麻煩;領導覺得下屬不服管理,下屬又覺得上級不了解情況……
因為角色不同,人際間總是發(fā)生沖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溝通障礙。
那么,如何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呢?蘇格拉底給了我們生動的答案。
一次,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說:“東格拉底這人不怎么樣!”
蘇格拉底問:“這話怎么說?”
柏拉圖說:“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并且不喜歡你的扁鼻子?!?/p>
蘇格拉底笑了笑,緩緩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很不錯!”
柏拉圖奇怪:“你怎么會這樣認為呢?”
蘇格拉底說:“他對他的母親很孝順,每天都照顧得非常周到;他對他的老師十分尊敬,從來沒有對老師不恭的行為;他對朋友們很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別人的弱點,幫助改正;他對孩子很友善,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做游戲;他對窮人富有同情和憐憫,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他搜出身上最后一個銅板,丟進了乞丐的帽子里……”
柏拉圖不服氣地說:“但是,他對你卻不那么尊敬??!”
“孩子,問題就在這里,”蘇格拉底站起身來,慈愛地撫摸著柏拉圖的肩頭,說,“一個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別人,常常會把人看錯。
所以,我看人,從來不看他對我如何,而看他對待別人如何。”
人最難的,就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
因為心底里支持自己的理由有上千個,支持別人的理由無一條。
有時候,一個人活得太自我,就會覺得生活中到處都是敵意。只要眼界高、胸懷廣、格局大,心中的“自己”少了,朋友自然也就多了。
汽車大王福特說:“如果說成功有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立場上認識和思考問題?!?/p>
當你與別人意見不一致時,假若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認識和思考問題,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
如果你肯主動承認錯誤,就會使矛盾很快得到解決,還能贏得他人的喜歡和支持。
人際關系是一門學問。在交往的過程中,適當?shù)負Q位思考,可以使溝通更順暢,更容易皆大歡喜。
在工作和職場上引起的糾紛,往往是因為我們沒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能不能達成,這樣勢必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著名心靈導師、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要舉辦一個演講培訓班。
他租用了一家旅館的舞廳作為講課場所,但是在演講培訓班馬上就要開班的前一天,突然接到旅館的通知,告訴他舞廳的租金要漲三倍。
卡耐基得知這一消息時,他講課的全部工作都已經安排就緒,臨時變換培訓地點已經不可能了。
當然,卡耐基也不愿意支付這筆額外的費用。
于是,他親自去找旅館的經理,開門見山地說:“當我收到您的通知的時候,我感到有些震驚,但我并不會責備您,因為如果換作我是您的話,也會這樣做的。
您身為這家旅館的經理,職責當然就是盡可能地使旅館賺更多的錢,如果做不到這點的話,您就會被炒魷魚?,F(xiàn)在,讓我們來談論一下這樣做對您到底有沒有好處?”
那個經理點點頭,示意卡耐基往下說。
卡耐基繼續(xù)說道:“您會因為出租這舞廳給我而獲取收益,而且是一筆非常大的收益。如果我因為您加了三倍的租金而租不起您的舞廳,就會被迫另尋一個適合我舉辦培訓班的場所,那對您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同時,您還有另外一項損失,那就是我的演講將會吸引一批受過高等教育而有教養(yǎng)的人到您的旅館,這是個非常好的廣告機會。即使您花幾千美元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也不可能像我在您這兒講課一般吸引那么多人來光顧您的旅館,而且這種效果是非常有價值的,不是嗎?”
最后,卡耐基很誠懇地說:“希望您仔細地考慮一下我剛才說的話,然后再告訴我最后的決定?!?/p>
第二天,卡耐基就收到了旅館的回應,通知他舞廳的租金不漲價了。
卡耐基不愧是人際關系學大師,三言兩語就談判成功,化險為夷,但這應歸功于他的談話訣竅。
卡耐基在交流時,很少以“我”的角度去和對手交流,沒有直接地提出反對,而是用“您”的尊稱,考慮到對方的需要。
這就是一個技巧問題!只說“您”會怎樣怎樣,可以讓對方覺得你是真心的為他考慮,而不是為自己說話,這樣一個能替他人著想的人,對方當然容易接受。
看來,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事情,能夠讓他人心情愉悅,問題便迎刃而解。
所以,在為人處世中,我們要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才能減少矛盾、和諧相處、彼此舒服,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上一篇:學學晏子逐高繚,好好先生用不得
下一篇:真正的強者,從不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