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吳氏家族的世系研究中,初云世系與相甫世系是兩支具有重要意義的脈絡(luò)。然而,經(jīng)過對二者詳細資料的對比梳理,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諸多不一致之處,本文將對此展開深入分析,以期厘清兩支世系的真實關(guān)系與傳承脈絡(luò)。
二、初云世系詳述
(一)世系傳承總述
初云世系源自宣公、皙公世系。從六十三世吳兢開始,歷經(jīng)多代傳承至初云。
(二)各代關(guān)鍵人物介紹
六十三世吳兢:稛次子,唐太史公,字公超。生于唐高宗弘道(咸亨)元年(公元 678 年)。武則天時編修國史,拜右拾遺、水部郎中,唐中宗玄宗時任職眾多,包括起居郎、水部郎中、諫議大夫、衛(wèi)尉少卿兼修國史、太子左庶子等,還歷任臺州刺史、洪州刺史等多地官職,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后改鄴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育有二子:伯泰、伯芮。
六十四世伯泰:吳兢長子,生于唐中宗神龍元年,官為翰林大學(xué)士,有子二:烈、耿。六十四世伯芮:吳兢次子,生唐神龍八年(公元 713 年),進士及第,翰林院學(xué)士,官拜御史,子一:通明。
六十五世通明:又名勔,字徊,伯芮之子。唐舉神童,詔為翰林院學(xué)士,生于唐玄宗開元廿七年己卯(739 年)十月十五日,卒于憲宗元和十二年丁酉(817 年),享壽七十有九歲。以遺逸薦水曹郎進職翰林,年四十七致仕,初自延陵遷濮陽,后樂貴溪山水之秀,遂居焉。配李氏生子三:長琲(徘),字武陵,次鄴;三襄。
六十六世武陵(琲):通明之子,字武陵,生于代宗大歷十年乙卯(775 年)五月初四申時,進士及第,唐憲宗時為大學(xué)博士,后任韶州刺史,文宗時為禮部尚書。歿于懿宗咸通六年(865 年)乙酉四月初二,配李氏,生子一:初,即初云。
六十七世初云:武陵之子,生于唐憲宗元和辛卯即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 9 月 8 日,官為浙江處州太守,后任虔州刺史,歿于唐昭宗景福壬子(892)年 1 月 15 日。配丁氏,子四:端、常即篪(讀音:持)、簡、守 。
六十八世簡公:初云三子,字志善,生于唐武宗會昌四年癸亥正月一日(公元 843 年),歿于五代后唐明宗長興四年四月十二(公元 929 年),壽 86 歲,任西川節(jié)度使,娶李氏,生三子:宣、宜、完 。六十八世篪(常):初云次子,官為九江府德化縣令,生于唐敬宗寶歷二年丙午(826),遷江西廬山,子十:彥輝、彥正、彥文、彥日山、延旦、炳、炎、皙(讀音:息、晰)、煒、煥,為江西九江市廬山支系始祖。
六十九世宣公:簡長子,字守德,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四月十五日(公元 874 年)。后漢同光年間,從父宦游西蜀閬州,居閬中縣巫錫山(原四川保寧府南部縣)。娶西川劍南節(jié)度使孟知祥之女。933 年,唐莊宗李勖封孟知祥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稱帝,封吳宣為附馬。同年孟知祥歿,其子孟昶立。吳宣在孟稱帝后,936 年攜妻帶子遷到江西撫州臨川石井,是年宣公 63 歲。數(shù)年后又帶長子綸、三子紹遷建昌府南豐縣嘉禾驛梓口李寧莊,留次子經(jīng)在石井。歿于后漢乾佑二年庚戍九月十二日(公元 950 年),享年 76 歲,葬青魚潭,妻孟氏葬吳宣墳右邊,有 3 子 18 孫 77 曾孫,子三:綸、經(jīng)、紹。
六十九世皙:常(篪)八子,江西永新吳氏始祖,字景直,號五峰翁,又稱八府君,生唐僖宗乾符二年(875 年)。南唐(公元 923—936 年)時任江西吉安永新主簿,任滿后回原籍時百姓攀留而落業(yè)永新,在城旁開鑿清泉義井,造屋居住,為江西吳姓永新宗支第 1 世始祖。葬城北后嶺崇福寺左畔金雞穴,娶段氏,葬縣城謝家塘西門三里塘月形,子二:熄、炤(吳炤,生于唐昭宗天祐元年甲子(904),熄歸廬山奉祖。
三、相甫世系詳述
(一)世系傳承總述
相甫世系來自田心世系,田心吳氏尊唐末初云公即相甫公為一世祖,初云公乃季札公之五十一代孫,為江南吳氏之始祖。
(二)各代關(guān)鍵人物介紹
一世祖初云(相甫):諱相,號相甫,蘇州唐陽人。父武陵為富春尉、祖筠藩、曾云通。才敏性剛,年十四以尊行孟子學(xué)科登唐咸通四年癸未進士榜,凡三十人。淹六授秘書省正字,旋以內(nèi)艱歸。乾符三年服闋,用薦特授百勝軍虔州刺史,五年冬公至虔。越六年,適黃巢之亂,解印東歸,遂相吉州蟾溪家焉。右拾遺樂朋龜為撰傳,九江府教授撰有墓志銘并墓聯(lián),俱載藝文錄。男四:簡 、端(徙居渠富) 、常(徙居蟾嶺) 、守(徙居潭村)。
相甫生于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三月十五未時(公元 851 年),原籍江南蘇州吳縣,懿宗咸通十年己丑以經(jīng)學(xué)科第,始授秘書正字,僖宗乾符三年丙申任虔州刺史,政聲循良廉明,時匪逆搞亂,道阻不通,于是率家屬從舟順流而下深入吉水折桂鄉(xiāng)蟾溪,歿于五代梁未帝乾化三年癸酉七月十三戍時,葬本里水東寒婆寨黃牛退扼形未山丑向。
二世祖簡公:西川節(jié)度史,諱居敬,字至善,行一,男五:袞(系新嶺派) 、訥 、宣 、宜 、完(徙居閬州無錫山)。此簡公生唐乾符三年公元 876 年。
三世祖訥公:以春秋登天復(fù)進士,簡授江夏縣主薄,號惠翁,行二,男四:巢(徙居吳坊) 、懷 、稔(系縣梨坑派) 、典(即今中沙派,今陶唐鄉(xiāng)),出生于 925 年,卒于 998 年。
四、初云世系與相甫世系對比分析
(一)出生時間對比
武陵與后代出生時間在初云世系中,武陵出生于 775 年,其子初云出生于 811 年,初云之子簡出生于 843 年。
在相甫世系中,武陵出生于 775 年,其孫相甫出生于 851 年,相甫之子簡出生于 876 年。
可以看出,同樣是武陵后代,關(guān)于簡的出生時間在兩個世系中存在明顯差異。
初云與相甫出生時間初云在初云世系中出生于 811 年,而相甫在相甫世系中出生于 851 年,二者出生時間相差 40 年,這與兩支世系將初云與相甫視為同一人存在沖突。
簡之后代出生時間初云世系中簡之子宣出生于 874 年。相甫世系中簡之子兗、訥,訥出生于 925 年。
可見,在簡的下一代出生時間上,兩個世系也存在較大差異。
(二)父子關(guān)系及世系傳承對比
相甫與端、常、簡、守的關(guān)系相甫世系中相甫(851 年出生)被認為生了端、常(826)、簡(字志善 843)、守。但從出生時間上判斷,相甫出生時間晚于常和簡的出生時間,顯然在邏輯上無法成立這種父子關(guān)系。
簡的后代世系差異初云世系中簡生子宣等,宣出生于 874 年;相甫世系中簡生子兗、訥等,訥出生于 925 年。不僅出生時間不同,且后代名字與分支走向也不一致。
宗(忠)與初云的關(guān)系混淆相甫世系中出現(xiàn)宗(忠)811 年出生,這與初云世系中初云 811 年出生記載一致,但相甫世系又將宗(忠)與相甫構(gòu)建世系關(guān)系,而相甫又被認為與初云相關(guān),導(dǎo)致人物關(guān)系混亂。
五、結(jié)論
從出生時間的矛盾來看,相甫 851 年出生的時間節(jié)點,決定了他不可能生出在時間上早于他出生的端、常(826)、簡(字志善 843)、守。
這是對傳統(tǒng)認知中相甫與這些人物父子關(guān)系的直接否定。
在相甫世系中,相甫(851 年出生)生簡(字居敬 生唐乾符三年公元 876 年),簡(字居敬)生兗(徙渠富) 、訥(925 年 - 998 年),這與初云世系中簡及其后代的情況完全不同,進一步證明兩個世系的簡并非同一人,且世系傳承存在明顯差異。
宗(忠)811 年出生與初云 811 年出生記載雖一致,但相甫世系對宗(忠)、相甫、初云之間關(guān)系的構(gòu)建混亂,相甫也并非初云的兒子,說明兩支世系在人物關(guān)聯(lián)上存在錯誤認知。
從簡、端、常、守與兗、訥的關(guān)系看,無論是出生時間,還是世系分支走向,都表明他們不是兄弟關(guān)系,年齡上差了一代,兩支世系在這部分傳承關(guān)系上存在嚴重錯誤。初云不是相甫,相甫也不是那個狀元相 ,狀元相是征生系,再次強調(diào)了相甫世系與初云世系的獨立性以及當前認知中的錯誤關(guān)聯(lián)。
綜上,初云世系與相甫世系在人物出生時間、父子關(guān)系以及世系傳承上存在諸多矛盾與錯誤認知,兩支世系不應(yīng)混淆,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梳理,以還原吳氏家族真實的世系傳承脈絡(luò)。